常用中藥生地的功效與作用
生地為常用中藥,《神農本草經》列為上品。
別名:生地黃。
來源: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懷慶地黃的干燥塊根。
產地:主產于河南省、溫縣、博愛、懷慶、武陟、孟縣等地,F全國各地均有栽培。
性狀鑒別:呈不規則的塊狀或長條形,紋錘形,全體扭曲皺縮,大小不一,直徑1~5厘米,長5~15厘米。每支重量10~125克。表面灰棕色,多皺褶及溝紋,粗糙。質地致密,斷面紫黑色或烏黑色,油潤有光亮。氣微 香,味微苦甜。
以肥大,質致密沉重,斷面油潤,紫黑色者為佳。
主要成分:含量地黃素、梓醇、多種氨基酸等。
功效與作用:1、止血:動物實驗證實,生地的提取物有促進血液凝固的作用,可見中醫在止血方劑內應用生地是有根據的。
2、強心、利尿:對衰弱的心臟,其強心作用較顯著,主要作用于心肌。由于有強心、利尿作用,故有助于解熱。
3、降血糖:作用顯著,能抑制實驗性高血糖,也能使正常家免的血糖量下降。
炮制:1切片;2炒炭。(炒至起鼓枯松)
性味:甘、苦、寒。
歸經:入心、肝、腎三經。
功能:滋陰、涼血。
主治:陰虛發熱,熱病傷陰,煩渴、骨蒸,斑疹,吐衄下血,婦女月經不調,胎動不安等癥。
臨床應用:1、用于溫熱性疾病。有舌絳、口渴、便秘、睡眠不安證候的,可用生地配玄參、麥冬等清熱,方如增液湯。所謂增液,并不是真正能夠增加體液,只不過是通過清熱而使體內水分消耗減少,譬如釜底抽 薪,去掉了熱源,水分蒸發自然減少。
2、用于治療血熱而致的出血。治吐血、衄血,可配茅根、蘆根;治尿血,則配木通、車前子;治痔瘡出血,可配槐角、地榆,方如涼血地黃湯。但如血證因陽虛、氣虛引起,或因出血兩致陽虛、氣虛,則不宜用生地。
3、用于治療陰虛內熱。在養陰清熱方劑內,生地常不可少。一般配鱉甲、地骨皮、知母等。治療陰虛所致喉痛(慢性咽炎),可用生地配甘草、薄荷、山豆根等。治療陰虛火旺所致的大便干結、習慣性便秘,可用 生地60g煎水飲,或加瘦豬肉60~120g同煮湯服。
4、用于治療“血熱”所致的皮膚。ㄊn麻疹、濕疹、皮癬等)。配蒺藜、白鮮皮、防風等,方如生地消風飲;或單用生地,每日90g,煎成300毫升,分1~2次服完。如為“血熱”所致的瘡疤, 則用生地30g,夏枯草15g,水煎服。
5、用于治療糖尿病。以生地配天冬、杞子等為基本藥,再隨證加減。
6、用于治療風濕性、類風顯性關節炎。用干生地每日90g加水600~800毫升,煮沸約1小時,濾出藥液約300毫升,分1~2服完?墒固弁礈p輕、腫脹消退。
使用注意:1、生地性涼,用于清熱涼血;熟地性溫,用于補血滋陰;故虛寒者用熟地不用生地,有熟者用生地不用熟地。當清熱而又要照顧體虛時,可生、熟地并用,方如百合固金湯(治肺癆咳血)、當歸六黃湯 (滋陰清熱、固表止汗,治陰虛發熱盜汗,唇燥心煩)。
2、生地多服會影響消化功能,為防其膩滯,可酌加枳殼或砂仁。對少數有胃腸道反應(如腹痛、腹瀉、惡心)的患者,要用間歇用藥法,以減少副反應。
3、氣血虛弱的孕婦,或胃腸虛弱、大便稀爛者,不要用生地。
用量:9~30g
處方舉例:1、增液湯(《溫病條辯》):生地24g,玄參30g,麥冬24g,水煎服。
2、涼血地黃湯(《外科大成》):生地18g,當歸7g,赤芍9g,黃連3g,枳殼3g,黃芩4.5g,槐角9g,地榆12g,荊芥6g,升麻3g,天花粉12g,生甘草3g水煎服。
3、生地消風飲:生地18g,川芎3g,大風艾9g,白鮮皮12g,蒺藜12g,防風9g,水煎服。
4、百合固金湯(《醫方集解》):生地9g,熟地9g,玄參15g,麥冬9g,當歸9g,白芍9g,川貝9g,桔梗6g,百合24g,甘草6g,水煎服。
熱點排行
-
黑順片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黑順片是一味中藥材,具有回陽救逆、補益陽氣的功效!黑順片各家論述有哪些 … [詳情]
-
常用中藥淫羊藿功效與作用 臨床觀察認為有興奮性機能作用,但在實驗上,結果不一致。有報告謂淫羊藿在 … [詳情]
-
常用中藥生地的功效與作用 生地用于溫熱性疾病。有舌絳、口渴、便秘、睡眠不安證候的,可用生地配玄參 … [詳情]
-
中藥訶子的功效與作用 用于久咳。治肺結核之干咳、痰血,用生訶子配海浮石、瓜萎皮;治慢性咽喉炎 … [詳情]
-
紅參與什么配伍功效好 紅參是中藥的一種,屬傘形目、五加科植物。紅參是參的熟用品,有能大補元氣 … [詳情]
熱門推薦
好文閱讀
-
酸梅湯是酸性食物嗎 喝酸梅湯的功效 從營養成分上來說,酸梅中的有機酸含量非常豐富,如檸檬酸、蘋果酸等。其中 … [詳情]
-
牛奶有美白功效嗎 喝牛奶真能美白嗎 不加糖的牛奶不好消化,是許多人的“共識”。加糖是為了增加碳水化合物所供 … [詳情]
-
野隨麻的功效 野隨麻治蕁麻疹 多年生草本,高1~2米。莖具棱。葉對生,長圓形或倒卵形,長8~18厘米,寬5 … [詳情]
-
食物過熱對身體的危害 食物過熱對身體有哪些影響 中醫專家強調,在消化道內,食物的消化過程適宜在接近體溫的溫度下進行。過 … [詳情]
-
養生小常識 九個方法解決身體常見毛病 養生小常識:九個方法解決身體常見毛病。我們的身體總是避免不了出現這樣或 … [詳情]